政府工作报告给互联网金融释放了哪些信号?

互联网金融作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行业,给人们带来便利和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风险管理问题。因此,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并逐步加强监管政策,以规范市场发展。今年的这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又给互联网金融行业释放出了哪些信号呢?

信号1:互联网金融市场走向规范有序,监管成常态化

刚刚过去的2017年,被金融业称为“史上最严”监管年,其中互联网金融是监管的重中之重。在今年两会上,2018年互联网金融将面临什么样的监管力度,是否将延续2017年的监管态势,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

长期专注于国内互联网金融研究的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认为,自2014年“互联网金融”一词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从最初的“促进发展”到“规范发展”再到“警惕风险”,然后是今年的“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措辞的变化反映出政府对行业发展的态度,也显示出互联网金融行业五年来经历了从高速发展到规范整治的历程。

在他看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态度之所以从“警惕风险”调整到“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主要是互联网金融的市场状况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事实也的确如其所言,之前出台的多项监管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市场环境正从原先的大混乱走向规范有序,无论是监管的工作量还是难度都大大降低。因此,监管部门的侧重点将有所不同,从原来的严厉防范打击风险,过渡到常态监管、服务行业的阶段。

“自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启动两年以来,关于互金的监管框架已经比较明确,关于网贷形成了健全的“1+3”制度体系。”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也认为监管常态化,互联网金融市场走向规范有序,有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强监管的主旋律并不违背促进行业发展。”尹振涛说。

信号2:明确普惠金融重点,覆盖所有市场主体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代表政府发表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尽管在之前政府也曾多次表态要支持普惠金融的发展,但明显没有达到今年的重视程度,其力度和决心可谓是前所未有。

所谓普惠金融,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这个概念由联合国在2005年首次提出后,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和推广。

在国内,普惠金融的观念也得到了认可和普及,我国政府也积极为普惠金融创造有利条件。不仅出台多个文件推动金融机构拓展普惠金融业务,还发布了一些正向激励管理政策。比如从今年开始央行决定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凡前一年上述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5%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档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前一年上述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0%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按累进原则在第一档基础上再下调1个百分点。

相对而言,国内要求发展普惠金融的出发侧重点与国外略有不同,主要是为了扶持小微企业,重点在于经营性贷款。从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就不难看出来,李克强总理的发言一方面表态“支持金融机构拓展普惠金融业务”,同时还强调要“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主要是基于国内小微企业生存现状而做出的针对性高层决策。

互联网金融在此方面无疑大有可为。蚂蚁金服副总裁黄浩以蚂蚁金服实践举例说,“通过技术手段为小微个体提供金融服务具有可持续性。我们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面向小微企业、小微商家与个人用户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包括支付、贷款、理财、保险、信用等服务),产生的坏账率远低于估计水平,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率,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净睿智能自助洗车机是一个24小时自助的洗车设备,自助洗车机支持多种支付方式供车主选择。刷卡、微信扫一扫启动机器、微信注册会员、微信充值、微信钱包支付,微信分享赚积分、赚金额。输入会员卡号(手机号)、密码,支付。一键导航洗车,让车主快速查找附近洗车网点。洗车网点的忙碌状态查询,一键预约洗车,一键分享。

互联网金融之道:合规经营前提下借普惠金融突破

至此,互联网金融企业经营的外部市场环境即将基本明朗化。政策层面上,监管常态化,行业管理日渐趋于规范,不合规的将直接出局。行业内,以蚂蚁金服和财付通为首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先行一步,银行和其他互联网企业也纷纷涉足,未来行业发展竞争压力越不容小觑。

大多数互联网金融企业如果想继续留在市场上,首先就必须坚持合规经营的发展策略。所谓的合规发展其实有两层含义:一是设法达到监管政策的各种标准条件,获得入场券;二是业务发展必须遵纪守法,不能逾越监管红线。

其次,是找准适合自己的业务方向,目前看来,普惠金融可能是多数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最佳业务发力点。?普惠金融业务之所以不被传统金融行业所重视,不是说没有利润,而是运营管理成本较高。对于规模越大的企业来说,拓展普惠金融业务的机会成本也越大,因此它们更愿意把资源投入在其他收益更高的业务上面。

最后,认清流量红利时代已经过去的现实,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成常态的情况下,企业把产品和服务做好才是赢得市场的王道。这是市场竞争永恒不变的主题,可能有一些技巧在内,但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上一篇:你是风儿我是沙,清洁养护学问大! 下一篇:如何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 2016-2017 净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豫ICP备16012602号-2